工银亚洲研究
摘要
2024 年,香港银行业信贷规模有所下降,但降幅波动收窄;债券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,推动总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 3.80% 至 28.32 万亿港元。客户存款规模保持增长,低息存款由降转增。盈利方面,在美联储 2024年 9 月步入降息周期和信贷需求偏弱环境下,香港银行业 NIM 水平温和收窄;非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,成为香港银行业保持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动力。一方面,交易性业务收入大幅增长;另一方面,香港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,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等业务发展带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高增长。资产质量方面,2024 年末,香港所有认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 1.96%。尽管不良贷款率整体有所上升,但银行业稳健运营基础仍坚实。
展望2025 年,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支持经济增长,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背景下,香港银行业总资产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增长。香港《2025 - 26 年度财政预算案》提出将继续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,包括未来 5 年每年发行 1,500 - 1,950 亿港元的债券,支持香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战略产业,有利于信贷需求企稳。香港资本市场与中国内地及东南亚、中东等区域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不断提升,有助于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力,促进香港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等业务发展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,带动香港银行非息收入保持增长。
资产端,贷款规模有所下降、降幅波动收窄。截至2024年12月末,香港银行业贷款总规模9.91万亿港元,较年初下降2.79%,连续七个季度环比下降、降幅波动收窄[1]。其中,香港本地使用贷款余额7.11万亿(占比约72%),较年初下降2.13%;香港以外使用贷款余额2.57万亿(占比约26%),较年初下降5.74%。债券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、推升总资产规模实现稳健增长。债务工具投资规模(含存款证)创新高增至7.77万亿港元、较年初增长14.70%,推动香港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3.80%至28.32万亿港元,该增速大幅高于2023年2.86个百分点、为自2021年来最高增幅。
负债端,客户存款规模保持增长,低息存款由降转增。截至2024年12月末,香港银行业客户存款总额17.37万亿港元,较年初增长7.09%,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环比增长。其中,定期存款2024年全年涨幅由2022年(45%)、2023年(20%)的双位数高增长转为按年增长7.85%;低息存款2024年全年涨幅则由2022年(-22%)、2023年(-11%)双位数负增长转为按年增长6.07%。
贷存比有所下行。随着贷款规模下降和存款规模增长,香港银行业贷存比持续降低至2024年12月末的56.11%(所有货币口径,单从港币看为75.7%)、是2010年5月以来低位(图表1)。
前瞻025年,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支持经济增长,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背景下,香港银行业总资产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增长。香港《2025-26年度财政预算案》提出将继续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,包括未来5年每年发行1,500-1,950亿港元的债券,支持香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战略产业,为中长期增长积蓄动能。预计香港经济全年继续保持2.5%左右的温和增长(香港特区政府预测值为2%-3%),有利于信贷需求企稳。但“特朗普2.0”高关税政策扰动或影响香港转口贸易活跃度,以及高关税抬升美国通胀的不利影响掣肘美联储降息幅度和节奏,本地信贷需求回暖节奏和力度仍具一定不确定性,利率相对水平仍高、金融市场波幅仍大背景下,证券资产增长预计仍是香港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重要拉动力。
全年香港银行业NIM(净息差)温和收窄。在美联储2024年9月步入降息周期和信贷需求低迷环境下,香港本地银行三次下调最优惠贷款利率,全年累计调降62.5BP。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披露数据,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香港零售银行NIM较年初下降18BP至1.50%,净利息收入较同期减少6.7%。根据香港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(D-SIB)年报披露,2024年汇丰、恒生的NIM水平分别较上一年减少18个、10个BP至1.63%和2.2%,NII则分别下降了10.05%和4.68%。
香港银行业非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非息收入增长是香港银行业保持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动力。一是交易性业务收入大幅增长。面对信贷增长承压的态势,2024年香港银行结构性提升持作交易用途金融资产规模,通过提升交易业务收入弥补NII下降。如2024年,汇丰、渣打、恒生交易业务收入分别较上一年大幅增长了23.76%、52.81%、805.41%。前三季度,香港零售银行持作交易的投资收入同比增长112.10%,拉动零售银行税前经营利润增长10.8个百分点,是对经营利润的最大贡献项。二是香港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,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等业务发展带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高增长。2024年,港股IPO融资总额875亿港元、较2023年大幅增长89%;日均交易量达1,318亿港元、较2023年提升25.5%;恒生指数年末收涨17.7%,5年来首次录得年度升幅。香港零售银行受益于证券经纪、财富管理等业务发展,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显著,2024年,汇丰、渣打、恒生中间业务净收入分别实现同比增幅11.76%、14.82%和8.05%。
**前瞻**:**2025年非息收入仍将是香港银行业盈利增长的主要动能。伴随中国内地经济持续向好背景下,企业盈利提升、AI创新提振增长信心,叠加恒指估值仍具优势,2025年香港资本市场有望延续趋势回暖,香港财政司司长预计2025年香港IPO筹资规模将由2024年110亿美元水平进一步提升至170-200亿美元。同时,香港资本市场与中国内地及东南亚、中东等区域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不断提升,也有助于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力,促进香港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等业务发展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,带动香港银行非息收入保持增长。**
香港银行业不良率先升后降。截至2024年末,香港所有认可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.96%,较年初升0.39个百分点、较第3季度末历史高位1.99%季度环比降0.03个百分点,其中,与中国内地相关贷款不良率2.38%,较年初下降0.20个百分点、较上季度末环比下降0.41个百分点(见图表3)。
香港银行业稳健运营基础仍坚实。截至2024年末,香港所有认可机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、一级资本比率、总资本比率分别达17.9%、19.9%、21.8%,分别较年初继续提升0.7、1.0、0.7个百分点,均远高于国际最低标准。
前瞻:2025年香港银行业资产质量料将延续保持稳健。经过近几年周期性调整,在降息周期、供需两端各项积极性政策提振下,中国内地和香港房地产市场有望持续向好。同时,资本市场趋势回暖、降息提振需求预期,有望支持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健,特别是,本地系统重要性银行表现出良好盈利能力和风控基础,为香港银行体系稳健运行提供重要基础。
* * *
[1] 自2023年6月末至2024年年末,香港银行业贷款规模按季跌幅分别为-1.34%、-2.17%、-0.98%、-1.03%、-0.91%、-0.20%、-0.68%。
李卢霞、侯鑫彧、苏静怡
可以QQ联系我们:896161733;也可以电话:18121118831
提供商业计划书、投资计划书咨询、撰写和指导
服务企业、政府和投资者,提供各个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和咨询服务
为企业提供物流园区规划咨询,包括市场调研、可行性、总体战略和运营规划等等
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,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、制度、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、营销、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(包含论文PPT)。